[36] 参见《孟子》卷八《离娄下》,杨伯峻译注,北京:中华书局,1960年,第192页。
[37] 参见吴缜:《新唐书纠谬》序,北京:中华书局,1985年,第3页。
史学传统与人文精神
近些年来,关于科学、人文及其相互关系的讨论日渐多了起来,人们对此关注的热情也有日渐增高的趋势,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。这方面的讨论,有益于人们逐渐培养起更加科学的学风,有益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,进而有益于增进各项工作决策的科学程度,不仅具有学术意义,而且具有实践意义。
新世纪刚刚揭开序幕,大家进一步来讨论科学观、人文观及科学与人文关系的问题,自然使其带有时代的气息。在这篇文章中,我想就史学传统与人文精神的有关问题,讲几点认识,或许对这一讨论有拾遗补阙的作用。
一、史学与人文
关于人文,人们讲得比较多的是思想、伦理、道德、文学、艺术等,或者用“文化”来概括这些方面。至于史学,人们似乎讲得不多。其实,我们所讲的“文化”,其中有许多方面、许多内容都离不开历史记载、历史撰述,离不开史学家的思想和活动,就是说离不开史学。
“人文”一词,中国出现较早,《周易·彖上·贲》云:“文明以止,人文也。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;观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”孔疏解释“人文”说:“圣人观察人文,则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之谓,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。”据此,所谓“人文”当与制度、文化教育密切相关。又《后汉书·公孙瓒传》后论有“舍诸天运,征乎人文”之说,李贤注曰:“天运犹天命也,人文犹人事也。《易》曰‘观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’。”李贤注把“人文”解释为“人事”,针对《后汉书》史论来说无疑是确切的,但它又引“《易》曰”作根据,这就把《周易·彖上·贲》中所说的“人文”的含义变得更宽泛了。本文讨论人文,兼采孔疏与李注二说,不做绝对对待。笔者这个认识也是有根据的。清代史家章学诚在讲到典制体通史的时候,曾用了“事实人文”这个概念。他还写道:“夫通史人文,上下千年,然而义例所通,则隔代不嫌合撰。”[1]他讲的“事实人文”,当是包含一般史事和各种制度。他说的“通史人文”,当是指用通史体例撰写的制度史。当然,章学诚只是在论述“通史”体例时提到“人文”这个概念,并没有对其做任何解释,但我们根据上下文的联系,大致可以判断出他所说的“人文”的含义。
遵化影院免费收集:深圳龙湾影视基地完整版全集高清,深圳龙湾影视基地在线免费观看,讲述了:深圳龙湾影视基地剧情介绍:[36] 参见《孟子》卷八《离娄下》,杨伯峻译注,北京:中华书局,1960年,第192页。[37] 参见吴缜:《新唐书纠谬》序,北京:中华书局,1985年,第3页。史学传统与...